Archive for 05月, 2012

 

归途列车

 归途列车3

范立欣导演在三年时间里,跟拍四川一个外出打工家庭的种种:生计的艰难,父母与留守子女间,彼此的不理解。期待的落空,冲突爆发得令人讶异,温和少言秉性柔弱的父亲竟对女儿拳脚相向。
在2008年年初南方那场罕见的冰雪灾害中,铁路的瘫痪使“回家过年”这件事,更为艰难,火车站满挤着等待归乡的人。一家三口的焦急与无言里,范立欣导演记录下那三年,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光环下,一个最普通的家庭,所经受的痛苦与磨难。
最终,一家人挤上了归途的列车,只不知,这是否也是心灵的归途列车。

(找到一个在线观看的地址:http://video.sina.com.cn/v/b/58666417-1717359487.html

这是去年看的纪录片,印象深刻的是,在外打工,一年只与女儿见一两面的妈妈回家了,她关心的只有女儿的学业,反复对她念叨一句话:我还指望你好好读书,以后可以赚大钱给我,我就不用这么辛苦的打工了。
在生存边缘上辛苦挣扎的人,内心真实的指盼,落在亲情缺失的女儿耳朵里,自己只是一个赚大钱的工具,那么冷酷无情。
这是中国。

若可以出生在书香门第的家庭,衣食不愁,父母人格饱满健全,从小的教育是健康积极的,谁都知道,那会是多么的幸福。但上面的,才是更多的中国家庭,祖祖辈辈艰难生计扭曲的心灵传递下,成长的压抑。
从儿时既有的无所不在的压抑,心往往还没有绽放即凋零,如果假设身在这样的家庭里,是否,我们指责别人“若是心灵和人格健全,绝不会怎样怎样”的话,是否可以说得轻些,再轻些。
在那样的环境里,他们从未知晓,一个健全的家庭与健全的人格是怎样的,只是在阴影里,度过人生本该最美好又最为重要的前二十年。
而后,在日子的磕磕绊绊和可以彼此理解的人之间去摸索,何为本该有的幸福之路,找一列心灵的归途列车。
这找寻之路的艰难,不易被理解,这也恰是《树洞》的意义,在各种病态家庭,和在这个生病了的社会里成长的人们,聚在一起,交流,摸索,迷茫和磕磕绊绊里,找回那条在家庭教育里不是接近反而是背离的,健康人格的路。
他们在努力着,不知道可不可以说,高圆圆也曾经历过艰难,从另一种角度。

啰嗦这篇文字,起因于我在饭否里分享了柏邦妮对高圆圆的采访,《越爱越有爱》,http://www.douban.com/note/210011490/。柏邦妮的文字我很少读,只这一篇上有共鸣就分享了。Nana和看看读后的评价,是“啰里八嗦”和“超烟雾缭绕写作法”。
有点儿无语,,嗯,,不是的。每一句都是内容,都是艰难心路过后的懂得。如同电影《孔雀》,不少朋友说,不知道“好在哪里”。我只清楚的看见一道成长的界限,一道无法理解残缺的沟壑,纵使那残缺那样普遍。
在太阳村的时候,曾见过一个例子,一位村中小姑娘,特别沉默,经历(父母是犯罪服刑人员)造就的自卑,使她离人群远远的。试图接近她,稍稍熟悉以后,发现她也爱说,爱笑,毕竟,12岁,很好的年纪呢。只当一群很有自我优越感的,同龄的北京男生,夸着口、逗着贫、点儿啷当从身边走过时,她的脸又沉了下来,她说,我不喜欢他们。

“优越感”。
是否每一件事情,都会有正反两方面的优缺点,优越感也是呢。优越给人自信,这是好的一面;但虚浮失控时,也会偏向狂妄与自负。一位我尊重的朋友曾在微博里说,优越感是一种比自卑感更可怕的东西,我想他指的,既是过度优越感带来的负面问题,包括但不限于为所欲为。

说到优越感,记得Nana曾在博客里给我说,喜欢王菲,是因为她没有北京女生的那股劲儿。
我不喜欢王菲,恰是因为她身上满是北京女生的那股劲儿。
我们说的,可能不是一码事。也说不清为什么,俺这个北京生、北京长的北京人,不太北京。不喜北京男生女生身上,由优越感带来的高傲,那些东西屁嘛都不是,装得很痞,装得很有个性,但心里,是空的。
当傲若女皇的百变王菲,终于不再想着办法折腾她的头发与妆容,能安安静静的在莲花前,静心唱一曲《心经》时,当她在演唱会尾声甩下狂热的歌迷,唱完即离场时,红尘,是否有更多参悟。
不是赞许这举动,是祝福她可以岁月静好。祝福她终可以安静于普通。

傲和优越感,或许是青春能量的一种印记,王菲从性格的这一端走向静好;而性格里有压抑的高圆圆,从性格的那一端,绽放开,也终将走向宁静中的幸福。
在过于严厉(甚至专制)的家庭,亲情里丢失了温暖的女孩子,情感的天平比较多的倚重于爱情,就是俗话里,比较“腻人”的那一种。情路更多坎坷。摔倒了,能再爬起来,想明白,就好。这位大眼睛的漂亮姑娘,或许,还要再经些磨砺。
无论她们的经历和感悟,在哪一个方向上曾与你共鸣,最终在磨砺里,心灵饱满充实宁静,即是对她们最好的祝福。
岁月静好的祝福。

看类似《小武》、《被人嫌弃的松子的一生》,还有《归途列车》这样的电影时,会想,类似影片的主人公,会不会就在我们周围,只是,我们当他们是透明人呢。以上写的所有,不是为那些不完整的性格,找一种正当性的认同,也不是换取什么怜悯同情。只是想说,如果你能多多少少了解到那些弥漫在童年、少年时光(甚至是婴儿期)的压抑,与他们提着头瞪着眼,用被灌输得已偏离正常的思维逻辑,试图看清自己,试图再反思这逻辑,去寻找新的(应有的)美好生路的艰辛,如果能多少了解这找寻路的艰辛,是不是,可以少些冷眼。
或者,给他们一个鼓励的笑容。

 

 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题外话:

才看见,Nana指示:牛肉拉面有的不安全。。

其实Nana在感慨“食品安全这么差回国怎么适应啊”的时候,我就在想:姐姐,我们天天都活在这里呢。。不是“情何以堪”,是即使很小心,也无力应对无所不在的食品问题时,除了练就火眼金睛,再尝试自己种菜之外,在这污浊的空气里,也努力调整着,让自己还能有乐观的心情,所谓正能量,所谓活着。
即便都在北京,在大街上行走,每个人面对的生存,却都如此不同。天地般的差别,理解的鸿沟。
有时,会有那样的疑问:我们,真的生活在同一个星球?

话题至此收住吧,想到首应景的歌。

Posted by 欣燃 on 05月 20th, 2012 676 Comments